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人文素养,早已经注定了美国爬藤的结果?

2018-01-04 外滩教育

看点  美国藤校提前批offer的发放刚刚结束不久,被录取的牛娃们颇得媒体关注,这些牛娃凭什么会被录取呢?今天,外滩君带来由送入“哈佛”学生最多的传奇顾问、棒呆留学创始人Brian的一份《美本申请十年追踪报告》。在本文中他提出:“爬藤”,要从拼人文素养开始。人文素养是整个美本申请系统化工程的根基,涉及到标化考试、文书与面试各个环节,但人文素养又不像具体学科成绩,可以直接用数字衡量,而且也无法速成,该如何培养呢?Brian从批判性思维、阅读写作、同理心等方面详细讲述这件早已决定了美本申请结果的事儿——人文素养。


文丨棒呆留学   编辑丨黄晔


如果把申请美本看做一个工程,那么人文素养就好比是整个工程的根基。人文素养不像GPA或者标化成绩,可以用数字衡量,也不似课外活动那般可视,但却直接影响标化成绩的高低,文书的思想性和成文,以及面试的结果。


  • 如果“根基”不扎实,学生往往会发现,仅靠刷题来提分事倍功半,文书写作也会显得不够“厚”,面试的时候要么过度“演”,要么是尬聊。


  • 扎实的“根基”,则体现出学生优秀的思考能力、文字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这些都是顶尖美本视若珍宝的优秀品质,必然会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人文素养与大学录取

“个人品牌”最重要


申请美国名校,最重要的还在于“个人品牌”,即每个人不可替代的整体素质与个性。与其一门心思汲汲营营地追求高分、高质量夏校,不如多点思考“我”区别于“他”的个性,“我”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点。因为你特别,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亮点,所以我录取你。


棒呆留学团队根据多年从业经验,我们总结了“牛娃”的18条共性——


1、广泛的阅读。

2、涉猎多领域的兴趣爱好。


3、丰富立体的个性。

4、关注周遭的环境、城市、他人。


5、乐于挑战自己,富有冒险精神,不固步自封。

6、不沾沾自喜过去的成就,有潜力。


7、不常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与他人及外界的交互。

8、富有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成熟度。


9、文理兼备。

10、保持持续的求知欲。


11、关注人类共同的研究课题,要有跨文化的研究精神。

12、有探索精神,会对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研究。


13、勇于突破自己,打破限制。

14、冲破相对封闭的思维模式,打开自己,融入周遭环境,站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


15、有意识的走出舒适圈,打破个体限制,勇于突破,乐于接受挑战。

16、乐于与人交流,交换各自的看法,喜欢感受环境的发展。


17、富有观察力,观察人与城市与环境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应保持的和谐感与平衡状态。

18、突破自身限制。对待外部世界,要以独立的人格存在,有自己的看法,通过自己的眼睛、阅读、认识,理解世界,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这些特点,或是经年培育的良好习惯,或是对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的探索,都成为了个人人文素养的一部分,既是顶尖美本学生的“共性”,也是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


针对往届留学生的分析显示,即使SAT分并不突出,软实力背景非常朴素的,申上哈耶普的也大有人在,其共性就是显著突出了以上特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人文素养和SAT考试


1  历史文献阅读


SAT阅读有以下几个文章类型:


①文学;

②历史;

③社会科学;

④科学。


其中历史文献最难学,难学难在背景知识。历史文献的写法跟当今的议论文有相当大的区别,当今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的写法,开头就有鲜明的立场。但在历史文献当中,要不然就是书信,要不然就是各种会议中的演讲和辩论,往往都具有非常多的铺垫。


这些铺垫在开头云山雾罩,使得许多同学抓不住他的立场,甚至连他所要评价对象的topic是什么都抓不清楚。对于这一类阅读的建议是,先看结尾,先抓住文章想要说什么,再倒过去看开头的铺垫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哦~原来是想要说这么个意思啊!这样你的心中就有底了。


同时历史文献的遣词造句也较晦涩难懂。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此类文献,熟悉文法结构,才能清晰判断文章所要表达意思。


这里推荐大家三个网站,增加美国历史背景知识:


政府:

美国政府的历史网站

http://www.usa.gov/history


历史:

包含大量美国历史材料

http://www.ushistory.org


专题:

可汗的美国历史专题页

https://www.khanacademy.

org/humanities/us-history


 历史文献的阅读技巧


① 熟悉美国历史的时代划分

自己制作美国历史的TIMELINE、多读美国历史的教材。(比如The American Pageant)


② 快速抓取核心话题

有两点需要注意的:


  • 先看结尾找观点,在结合开头。


  • 历史文献里比较喜欢用比较模糊的主题词。主题词可能是A/B/C/D意思相近但不同的词汇,需要自己去总结找共性。


③ 保持高速阅读

不要纠结于没有读懂的一句两句长难句。


④ 不断总结并笔记



3  批判性阅读


在更深层地考量批判性阅读对学生的意义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到底什么是批判性阅读。


  • 批判性阅读简单意义上指的是读者通过阅读文章,阐明作者论点在逻辑上的缺陷,并且找出能够证明论点缺陷的证据。


  • 但是更深层意义指的却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吸收其精髓,为自己创造了一定的阅读程序、模式、问题甚至是理论。


总而言之,批判性阅读是一个不断质疑并且挖掘答案的过程。


  • 对于一个不懂得批判性阅读的读者,文章提供给他的是唯一的真相。他们从文中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依靠记忆力把他们认为有用的描述记下来。


  • 然而对于一个懂得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的读者而言,文章提供给他的是出自另一个个体的思考,仅仅是一部分的真相。批判性的读者能够识别超越文章本身描述的东西,他们明白同样的事物经过不同的个体思考,便能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观点和描述,每一篇文章阐述的都不是唯一的事实。


批判性阅读对SAT考试的裨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


  1. 理解文章的“潜台词”。


  2. 辨别偏见和个人观点。



人文素养和文书


对于学生而言,要写出好文书有三个要领:


  • 真实且厚的素材。

  • 缝合过去与将来。

  • 体现文化与深度。


优秀的文书背后是优秀的个人素质。历年顶尖美本录取中,都不乏优秀文书的案例。这些文书不一定有华丽的辞藻或者生动的自我标榜,但往往是通过文字讲一个生动有趣,并且符合逻辑、有思想内涵的与申请者个人切身相关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招生官看到: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自己的认识,以及你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大部分中学生虽然阅历有限,但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厚与否,则可以通过文书这一窗口见微知著。相较短时间完成的“套路式”文书或“过度包装”出来的文书,只有经过亲身阅和历后沉淀下来再付诸纸面的内容,才是阅人无数的招生官所期待和认可的。


人文素养和面试


说到面试,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每个面试者都应该自己问自己,你有什么特质,能让这个面试官十年以后还愿意和你坐在一起愉快地喝咖啡聊天?面试就是一次深层次的聊天,能够好好“聊天”,就要有好的聊天素材。你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经历的人和事情以及对此的思考,都可以作为话题,向面试官传递一个立体、饱满的自己。



人文素养的培养

日常培养



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需要从批判性思维、写作和阅读、辩论能力和同理心等方面引导。


从哪些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1  
批判性思维


在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被认为是学生成功完成学业比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而且对于学生有效的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Critical并不完全如字面翻译所指单是批判性的意思,它更是指一种对事物进行客观评估与思考的能力。


换句话说,它要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客观辩证地去看待同一事物并且提出质疑和独立的观点,同时寻找出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这是一个头脑高度运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真理并且吸收精髓的过程,而通过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和价值也是非常可观并有意义的。


2  
写作和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也有过很多讨论。我们这里重点探讨写作。写作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始的一件事。在家中,家长同样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写作技巧:


a. 在家中给孩子一块专属于写作的空间


包括写作在内,每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日常的坚持。而这一块独立的写作空间就包含在这日常的坚持之中,每当你来到这块区域,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切换到写作模式,你会不自觉的坐下来并且开始写作。


b. 利用晚餐谈话的时间,让孩子进一步思考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


老师们通常会给学生抛出一些话题让他们自由讨论,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为写作做准备。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借鉴这种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询问自己的孩子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学了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当家长问孩子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时,孩子是可以察觉到的,所以,家长在问问题的时候最好还是真诚一点,就事论事就好。


坚持这么做一段时间,当孩子真正开始写作时,他们就有了更多内容可以写,可以聊,至少思考会比同龄人多一些深度。



c. 谨慎的给出你的评价


如果家长有机会阅读自己孩子的作品,建议家长们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写作的主题、架构和目的上,不要只想着帮孩子”修改“文章。


打个比方,家长可以指出他们对于这篇作品感到疑惑的地方,或者站在读者的角度,提醒文章的作者可以在某些片段补充一些内容,好让某个主题或者话题更加鲜活、丰满。


除非孩子自己要求,不要总是想着帮孩子挑一些错别字或者语法错误。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被贴了标签。其实,家长不妨试着问一问自己的孩子,他们究竟希望得到哪一方面的建议。


优秀的写作能力反映出学生优秀的思考能力,而优秀的思考能力直接表现为优秀的写作能力。一点都不夸张的讲,不管你未来准备做什么,写作都是你通向成功的关键能力。


3  
 辩论能力

世界上最富声誉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它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其中,最具特色的其中教学方法有苏格拉底法、习明纳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模拟法庭)等。


我们具体说说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Socratic)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主要是从学生最常见的具体事情开始,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来获得正确的原理,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知道的原理。说白了,就是沟通、演讲和辩论。


然而,演讲和辩论始终是东方人不如西方人,中国内地学生普遍情况是更显木讷。比较显著的差别是,上同一堂课,美高的中国学生比在内陆上学的要活跃得多,表达能力也强得多。


因为沟通,谈判,辩论能力的缺失,间接导致很多中国学生软实力被极大削弱,无法在美国或海外课堂里很好地展示自己,也无法脱颖而出,很多学生因此变得非常不自信。也就是我们为何一直提倡学生要多参与美式课程,让沟通辩论能力成为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4 
 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称共情力)以他人视角来思考和感受、设身处地考虑别人处境的能力。


在多子的家庭中,孩子们之间共享许多生活体验,似乎更容易学会为他人着想。培养同理心或者说换位思考的能力,不仅能让孩子更独立地处理解决问题,也会增强孩子学习力。


不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学会认知环境,了解他人,思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进而考虑如何让自己对周围的环境做出贡献。


这一点是大学非常愿意看到的学生品质,大学特别是顶尖的大学招生任何一位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和为学校的价值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和作用,那么一个有同理心的孩子会比只考虑自己的孩子会更有发展的空间和广度。



1.引导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的情绪往往是自然流露的,学会描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才能进而理解他人的感受。对独生子女,家长也需要让孩子不断反省自己的感受:


  • 文具被同学拿走了,你会感到“懊恼”;

  • 同学帮你找回了丢失的篮球,你会感到“高兴”

……

然后,在孩子开始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引导其设想不同场景下他人的情绪:如果你吃了别的小朋友的零食,他也会感到“懊恼”,等等。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是了解他人感受的第一步。


2.创造集体环境


独生子女没有手足陪伴,在开始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前,如何学习与他人相处呢?父母不妨找自己同龄的好朋友,带上年龄相似的孩子一起玩。为孩子们组成“闺蜜团”、“小圈子”,不时地玩在一起。年纪稍长的孩子,自然会承担“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其实就模拟了多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在这过程中,会学习如何分享和解决冲突,慢慢学会主动关怀他人。


3.言传身教最重要


纽约大学心理学家Martin Hoffman指出,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能够增加孩子的同理心,相反,一个过于严厉、充满惩罚的环境,会妨碍孩子发展理解他人的能力。


孩子会学习父母对待他人的方式。所以,想要让孩子拥有同理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富有同理心的父母。比如,要教会孩子感恩,就需要在接受他人帮助时,让孩子看到自己表达感恩的方式:用语言表达感谢、向对方送上感谢贺卡或者小礼物等。孩子自然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也学会感恩。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爸爸真棒

ID: babazhenbang

                              

相关阅读





外滩教育联合IBO英语文学认证官

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Edward

推出《麦克白精读寒假集训班》

以西方学校擅长的close reading,

讲透一本书。

寻觅莎士比亚对哥特式文学

及其他英文文学的影响

并把这些阅读技巧应用到其他读物中。


点击下图   了解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外滩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